十堰市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7年-十堰市-申报通知-政策-觅多多湖北项目申报网

十堰市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

2017-11-22 13:46  |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178
  为了加快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汽车城的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区域布局与统筹推进、分业施策与一企一策、创新融合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构建“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十堰工业的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十堰建成区域性增长极提供坚强支撑。

  (二)总体目标

  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策引领和要素保障,加快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强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重点加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大力推进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经济总量: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2、工业投资:到2020年,全市工业投资达到570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00亿元,年均增长15%。

  3、产业培育:在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非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4、企业培育:到2020年,全市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1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450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30家,过100亿元企业5家。

  二、重点产业发展路径及目标

  (一)汽车产业

  强化汽车产业的主导地位,抢抓东风十堰基地改造升级和新事业布局的发展机遇,以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先进技术为引领,加快汽车的新能源化、智能化、专用化、轻量化发展,积极引进乘用车生产项目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整车:商用车在高端化、大吨位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发展中型、小型等系列化车型,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鼓励整车企业利用现有资质,争取相关政策,开发生产乘用车,扩宽汽车产业生产领域。重点支持东风商用车搬迁改造、东风易捷特乘用车、东风小康搬迁改造、东风特商军民融合、三环专汽车身搬迁、湖北大运 、神河轻卡数字化车间改造等项目发展。

  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纯电动乘用车、货车、专用车、客车,开发各类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的商用车、乘用车及其零部件。重点支持东风易捷特、东风小康、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大运汽车、世纪中远、三环专汽等新能源车项目发展。

  专用车:在巩固各类工程车、市政用车、物流运输车等优势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精做强,重点开发旅游休闲专用车、文化教育专用车、特种行业专用车、军警特殊专用车等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用途专用车品种,使专用车产业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驰田智能环保渣土车、帕菲特清障车、东风特汽(十堰)客车公司文化教育专用车、湖北一专铝合金油罐车以及环卫系列专用车等项目发展。

  汽车零部件:以轻量化、智能化、乘用化、新能源化为方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水平。支持企业采用各类新材料促进零部件产品轻量化,鼓励企业通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生产提升零部件产品质量,引进开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汽车安全气囊和新的尾气排放系统等符合国际国内新标准的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的零部件。鼓励燃油车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核心零部件产品,扩大零部件配套品种、范围,实现在与商用车配套的同时,逐步扩大与乘用车的配套份额,不断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支持东风零部件公司、万向通达公司、同创公司、泰祥实业公司等企业转型创新发展。

  到2020年,汽车产量力争达到70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力争达到2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东风板块1000亿元,地方汽车工业1000亿元)。

  (二)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重点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工成套设备以及汽车制造智能生产线,加快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和仓储装备、农业及其工程机械成套装备,推动智能装备的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开发应用具有焊接、打磨、搬运、装配、涂装、分拣和物流等有系统集成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开展智能制造重点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广泛应用。

  积极引进开发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通过应用先进的铸锻、焊接、热处理以及先进的切削、切割等成型工艺提高基础部件的质量。支持企业采用新材料,应用数控技术、智能化技术改造模具生产和工艺,使模具向大型化、精密化、复合化等方向全面发展,适应模具短交货期、高精密度、低成本的需求。

  重点支持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数控组合机床以及智能焊装生产、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输送装备、湖北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磨机器人、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感应加热处理成套设备、东风模具公司以及湖北先锋模具集团有限公司高端模具制造、湖北国瑞智能装备公司全自动喷塑线、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液压系统等项目发展。

  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

  (三)电子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汽车动力总成电控系统、车身电控系统、车载电子产品、车用电子检测设备、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启动机、发电机设备以及汽车集成的电子元器件。

  积极研发智能传感、传输设备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加快产业化进程,引进光纤、光电器件、网络系统设备及配套产品,计算机、通信移动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产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大云平台、大数据等智能信息系统的引进,提高软件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重点支持正奥、天涯、天运、三立车灯、中生电器等企业开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积极引进和发展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和高端软件开发服务等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各县(市区)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产业转移,发展电子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研发生产。

  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

  (四)生物及生物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水针剂、丸剂、分散剂、片剂等中草药加工,以中药材有效成分为原料的生物制药、兽药等精深加工和中药保健药品、食用药膳等特色药品加工,积极抢占中药材深加工产品市场。支持企业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生产高端生物医药产品并形成产业化。

  加大生物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力度,加快生物产业园建设,引进各类医药企业在十堰开展重大药品品种改善及生产,特别是专利到期的通用新品种和短缺药品等进行生产和二次开发创新,引进医药器械生产厂家,开发生产先进医疗器械和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普及型医疗器械、医疗电子产品等,以及药用辅料、耗材及制药设备。积极推进畜医药、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生物环保等研发生产,扩大生物产业基础,打造甾体激素原材料生产基地,道地药材供应保障基地,健康服务业发展基地。

  重点支持天圣药业、葵花药业、长江医药集团等成药制造企业,共同生物、竹溪人福、鑫源皂素等甾体激素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企业,中鑫生物、三鑫生物等提取物生产企业,神农本草、金草堂等中药饮片企业发展。

  到2020年,生物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五)新材料及新兴产业

  围绕汽车和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需求,加大先进高分子材料和光电信息功能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铝镁合金、稀土合金、高强钢、新型橡塑等在汽车仪表盘、轮毂等高性能金属功能级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

  推进大容量、长寿命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高性能铜箔和铝箔,以及电池极碳、三元前驱等新材料的引进生产,促进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发展。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结合精准扶贫,合理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地面电站和高效农业光伏电站,有序引导公共建筑屋顶、个人自有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风力发电和生活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

  推进军民融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引进航空、电子、军工等企业开展科研、检测和生产等,引导各类企业积极与军工企业配套合作,促进民品军用和军品民用。 

  重点支持沃特玛新能源电池、万润电池正负极材料、京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发展。

  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和新兴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

  (六)轻工纺织产业

  发挥水源地优势,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发生产天然水、矿泉水、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以及啤酒等,推进水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酒、黄酒和果酒。

  依托十堰农业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开发茶叶、水产(饮)品、蔬菜(含食用菌、魔芋)、林果、畜产品和特色粮油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利用资源和政策优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通过招商引进纺织、服装、家具、包装、日化洗涤等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厂,建设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园或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积极支持以绿松石、米黄玉为主的工艺美术品开发,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着力引导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重点支持竹溪(华彬集团)丹霞山高端矿泉水项目、农夫山泉三期项目、竹溪治铮魔芋、房县九方魔芋、裕源食品、梨花村酒业、龙王垭茶业、星梦茶业、嘉麟杰服饰、恒达纺织以及房县酿酒、丹江口轻工纺织、竹山绿松石产业集群发展。

  到2020年,全市轻工纺织产业产值力争达到400亿元以上。

  (七)冶金化工产业

  在确保环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现有钢铁、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等企业以环保节能为主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以及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提升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支持汽车轮胎、橡塑产业、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适应汽车多品种、多领域的发展需求,开发生产新的汽车润滑油、汽车专用漆、高性能汽车轮胎、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新型橡塑、化工涂料等精细化产品。

  引进发展集防火、抗震、环保、保温、防水、降噪、装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建筑构件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引进各类建材生产企业到十堰投资建厂或集中建设建材产业园,壮大建材产业。

  重点支持双星东风轮胎、华林杭萧钢构、风神橡塑、丹江铝业、郧西海天实业、房县金裕石材、竹山秦巴钡盐、益民铜材等重点企业发展。支持传统矿产企业招商重组、转型发展。

  到2020年,全市冶金化工建材行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工程

  (一)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做好产业区域布局,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加快推进 “一区三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工业园、茅箭区东城工业园、丹江口市六里坪工业园)协同发展,重点打造张湾区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集聚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产业创新先行区、茅箭区汽车和零部件转型升级示范区、丹江口市水及水产品深度开发区、郧阳区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发挥政策、资源优势,积极承接适合本地区的电子电器装配、纺织服装加工、家具建材制造等产业转移,集中建设产业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效益。结合产业链谋划项目、招商引资,确保每年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不少于200个。在巩固汽车千亿产业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个千亿产业。

  (二)大力推进千企千亿技改工程。按照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要求,积极利用国家、省相关政策,加快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推进新兴产业的培育,从2017年起,滚动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过千亿。力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每年不少于100个,四年内规上企业60%完成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15%以上。

  (三)实施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研发平台、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专家院士工作站,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重点推进商用(专用)车研究院、模具院士工作站、道地中药材、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的建设,争取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2020年建成各级各类企业中心200家以上(含省市级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各类院士工作站、专家站,省市校企共建中心、工程中心等),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省级示范中心2-3个。

  (四)实施智能制造及“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全流程交互平台等创新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以及重点领域系统集成及应用,瞄准智能制造高端化发展方向,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智能制造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提升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十堰工业云平台,构建运行监测、投融资服务、产业政策导向、工业设计和制造、大数据应用、云存储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大引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落户十堰,特别是北斗导航系统、云服务平台、大数据等,促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应用。

  (五)实施中小企业培优扶强工程。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突出重点企业服务,分产业确定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企业产值占本行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60%),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重点企业予以倾斜和支持。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鼓励等方式,促进同质同类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重点是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在主板、新三板、四板市场挂牌,力争2020年挂牌企业400家。要积极引进国内大中型企业通过IPO扶贫政策在十堰注册上市。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智”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小进规行动,确保规上企业每年新增60家以上,力争在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1100家以上,培育市场占有率位居细分市场前列的行业“隐形冠军”50以上。

  (六)实施工业品牌创建工程。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企业质量标杆知识产权运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并形成行业、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创建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积极支持东风商用车公司打造世界卡车第一品牌,打响商用车、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十堰智造品牌。积极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品牌,要推进质量追溯平台、质量信息库建设,加快产品追溯电子信息化体系建设,提升十堰制造的质量信誉,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为主要成员的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及目标拟定、政策研究、统筹协调等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相应职责分工抓好本职工作,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工作方案及措施,并对照全市总体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市政府每年组织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督办。

  (二)加大资金扶持。按照市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市级财政统筹资金8000万元设立市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事后奖励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做强做大等。发挥财政资金杆杆作用,通过十堰市重大产业基金、十堰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资金、基金与金融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合作,分产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车、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统筹省市调度资金5亿元,重点支持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税收贡献大且转型升级投入多的支柱企业做强做大,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支持。

  (三)创新服务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部门创新服务方式支持工业发展;灵活运用市级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缓解中小企业“过桥”难题;鼓励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

  (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实施工业新(扩)建项目“零收费”政策,深入开展降成本行动。建立企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加强企业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保障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种推介、交流活动。

  (五)培优人才资源。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家,拓宽视野,提升才能,增强领导企业能力。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扶持,让有创业思路的能人、企业,有创新能力的匠人出效益。鼓励企业吸引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前来创建“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术人才保障能力。

 

 

 
版权声明: 以上政策信息来源于相关政府网站,所有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仅供用户参考学习交流使用。如有发现本站内容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感谢!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专利?让我们 帮您找找!

027-87053558

在线咨询
移动端
APP
公众号
政策助手

政策助手

电话
AM 8:30-PM 18:00

027-87053558

置顶
  • 数量多

    10万+专利转让数据资源
  • 政策新

    定期实时更新最新政策信息
  • 专利新

    优质专利技术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
  • 服务全

    多种查询工具为企业排忧解难